-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玉米出售公告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弘扬传统文化“赏明月中秋 赞盛世中华”诗歌朗诵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 .市农科院召开“1553”行动纲领 八月份工作汇报会议
- .市农科院召开党组领导班子会议传达学习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 .河南科技学院组织大学生赴我院开展教学实习活动
- .国务院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
- .9月份花生4点管理技巧促高产
- .涝灾后鹤壁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 .鹤壁市小麦、玉米、花生科技特派员 服务团服务纪实
- .暴雨后花生涝灾应对管理措施
- .玉米洪涝灾害防治措施
- .科技服务送田间助力玉米单产提升
- .鹤壁市农科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2023年公开招聘体检公告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开展试验管理岗位练兵活动
- .鹤壁农业科学院公开招聘面试成绩和总成绩公示
- .市农科院召开“1553”行动纲领季度排名 暨半年小结工作会议
- .市农科院开展庆“七一”系列主题活动
- .“七一”情系老党员 点滴关爱暖人心
-
玉米研究中心(程相文研究室)
[详细介绍]主要研究内容:鹤壁市农科院玉米研究中心长期从事玉米遗传育种及新品种示范推广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和河南省玉米育种攻关、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十五”国家863项目,“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工程等科研项目。育成浚926、浚928、浚9058等优良自交系十几个,通过审定品种13个,其中国审品种4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授权4项,浚单20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现有3个业务科室:玉米高产育种研究室,玉米抗性育种研究室,程相文玉米研究室。
玉米高产育种研究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2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1人、硕士3人,科室负责人张守林研究员。目前科室承担国家863项目,河南省重大专项,河南省农业科成果转化资金,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区域试验等多项研究课题和项目,并负责河南省玉米遗传改良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的各项工作。
玉米抗性育种研究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1人,硕士3人,科室负责人常建智研究员。目前承担国家黄淮海夏玉米产业体系-浚县综合试验站项目,国家新增千亿斤项目-“耐密、抗倒、宜机收玉米良种研发科技创新基地”,国家黄淮海玉米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等多项研究课题和项目。
程相文玉米研究室,现有专业人员4人,其中研究员1人,硕士3人,科室负责人程相文研究员。目前承担“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等多项课题。”
-
小麦研究中心
[详细介绍]主要研究内容: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现有科研人员12人,其中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5人,助理研究员4人,形成高、中、初级结构合理的小麦科技创新团队。小麦研究中心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理念,以新品种选育为核心,积极开展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建立“研究-示范-推广”小麦产业化研发体系。
小麦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国家及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近10项,主要项目有:“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核心示范区建设”、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小麦强秆种质资源改良”、程顺和院士的“小麦新品种快速杂交培育计划”、与省农科院的合作项目“河南省种质资源主要性状分子育种数据库构建”、“黄淮海冬小麦旱肥组区域试验”、“河南省冬水组小麦区域试验”。
培育出鹤麦1号、鹤麦2号、鹤麦801等三个省审小麦品种。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农科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我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小麦研究中心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制定出鹤壁市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2011年加入了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小麦研究中心坚持以科研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为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及我省小麦生产做出巨大贡献。
-
生物分子育种实验室
[详细介绍]主要研究内容:鹤壁市农科院分子育种实验室是经市政府2010年批准,为农科院下设独立科室。实验室建立有生理生化分析、基因操作、电泳分析、DNA分子检测等10个工作室,配备有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遗传育种的各种先进仪器设备,仪器设备原值600余万元。
分子育种实验室是我院玉米遗传育种辅助技术支撑平台,建立有河南省玉米良种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玉米种质创新院士工作站、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郑州分中心分子育种基地。现有科研人员6人,其中,博士1 人,硕士4人,聘请河南农业大学汤继华教授、付志远副教授为实验室作技术指导。
作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实验室,我们紧密围绕黄淮海玉米生产需求与国家级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成熟科研理论成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通过对成熟的分子育种技术、种质资源引进和创新,迅速应用到我院作物育种中,发挥现代生物技术、种质材料对育种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由实验室主持完成的“碱煮法DNA提取与简化PCR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被确认为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获鹤壁市科学进步奖贰等奖。主持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包括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河南省超级产粮大省奖励资金项目、河南省院企合作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
研究方向与内容:
1、玉米矮秆基因br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利用含有br2基因的N7462(中国农业大学李建生课题组提供)改良浚单父母本,以期在降低浚单系列材料穗位高、株高上发挥作用,显著增强浚单系列品种的抗倒性。
2、开展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的研究,创制脱水速率快的新种质。
玉米籽粒性状标记应用研究项目主要是以筛选脱水速率快、失活水分低、早熟为目标,利用水分测定仪与传统烘干法相结合,建立二者之间的数据模型,简化测量方法,利用现有脱水速率相关功能标记筛选脱水速率快的玉米种质材料。
3、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
搜集、整理引进玉米单倍体诱导系材料,在诱导系选育,不同诱导系与种质类群自交系诱导率关系研究、单倍体诱导、分子标记在单倍体育种中的应用方面进行研究。
4、玉米种质类群划分
利用SSR标记技术,将单位现有成熟玉米种质材料进行类群划分,研究种质材料间遗传距离大小,为育种提供可靠的数据。
-
植物保护和土壤肥料中心
[详细介绍]主要研究内容:选择1-2种玉米多发病虫害,利用knock out、knock in或基因沉默技术在基因水平上对其致病基因及调控模式进行研究;研究1-2种致病菌与植物“侵害-防御”系统的初级作用方式并筛选、分离由植物应激产生的抗病虫害成分;筛选、研究可降解农药残留菌株;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摸索出防治不同病虫害的有效办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玉米品种质量。
-
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中心
[详细介绍]工作职责:
1、负责全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工作;
2、负责组织开展技术指导、科技培训、科普等工作;
3、负责组织实施示范推广类重大专项项目等;
4、负责院企等科技合作事宜;5、完成单位安排的其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