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玉米出售公告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开展弘扬传统文化“赏明月中秋 赞盛世中华”诗歌朗诵活动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
- .市农科院召开“1553”行动纲领 八月份工作汇报会议
- .市农科院召开党组领导班子会议传达学习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 .河南科技学院组织大学生赴我院开展教学实习活动
- .国务院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
- .9月份花生4点管理技巧促高产
- .涝灾后鹤壁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 .鹤壁市小麦、玉米、花生科技特派员 服务团服务纪实
- .暴雨后花生涝灾应对管理措施
- .玉米洪涝灾害防治措施
- .科技服务送田间助力玉米单产提升
- .鹤壁市农科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2023年公开招聘体检公告
- .鹤壁市农业科学院 组织开展试验管理岗位练兵活动
- .鹤壁农业科学院公开招聘面试成绩和总成绩公示
- .市农科院召开“1553”行动纲领季度排名 暨半年小结工作会议
- .市农科院开展庆“七一”系列主题活动
- .“七一”情系老党员 点滴关爱暖人心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在今年小麦越冬期期间,多次寒潮来袭,极端低温造成较大面积小麦冻害,根据小麦受冻情况,在小麦春季麦田应加强管理,在今年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不误农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小麦春季管理,为夺取今年小麦丰收奠定基础。
一、看天看地,因地制宜,及时做好早春麦田管理
1.根据天气和小麦生长发育状况采取肥水运筹。当小麦进入返青-拔节期后,晚播弱苗麦田以“早、促”为主,在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3℃以上时即进行趁墒追肥或浇水追肥,苗情正常或偏旺的麦田以“控、稳”为主,可推迟至拔节初期浇水追肥。
2.结合天气变化和土壤墒情测墒补灌,抗逆减灾。壮苗麦田土壤墒情较好,可以不浇返青水,可推迟至拔节期再浇;缺墒地块,可及时浇返青水,灌水量30~50m3/亩左右。为预防晚霜冻害,可在小麦拔节期0℃以下低温来临前浇水防冻,也可在低温后浇水恢复。
二、因苗施策,分类管理,构建合理群体结构
1.三类弱苗麦田。以促为主,追肥提前至返青期5厘米地温稳定3℃以上时进行,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以提高成穗率。
2.一、二类壮苗麦田。春季浇水追肥可在拔节期进行,地力水平一般的田块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5公斤左右;地力水平较高的田块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
3.有旺长趋势的麦田。以控为主,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0~15公斤。
三、预防为主,突出时效,抓好病虫草害高效防治
1.冬前没有及时防除杂草的麦田,或春季麦苗返青拔节前杂草发生量大的麦田,要针对杂草类别及时进行化除。以猪殃殃、宝盖草、荠菜、野油菜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3%双氟.唑草酮悬乳剂(春收),每亩用药30~50ml,或20%双氟.氟氯酯干悬浮剂(锐超麦)5~6克,二次稀释后加水30公斤稀释混匀,均匀喷雾。防治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可选用15%缺草酯可湿性粉剂,每亩20-30克,或5%唑啉草酯乳油(爱秀)每亩80ml左右,加水30公斤稀释后均匀喷雾。麦田化除要在日均温度大于8℃,晴天无风上午均匀喷雾,做到不重喷不漏喷。严禁小麦拔节后使用除草剂。
2.监测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进行防治。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茎基腐病、条锈病和麦蜘蛛等病虫发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发生较重的田块,要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选用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申嗪霉素等药剂,喷洒小麦茎基部,每隔7-10天施一次药,连喷2-3次。对小麦蚜虫、红蜘蛛,选用2.5%联苯菊酯等低毒农药兑水进行喷雾。 注意对条锈病进行密切监控,发生地块要及时喷洒三唑酮、丙环唑和戊唑醇等杀菌剂,压低早春菌源,减轻或推迟条锈病春季流行期。
四、结合天气变化,预防春季晚霜冻害
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变化,及时采取以抗冻减灾为主的春季防灾技术。我省早春气温回升快、起伏大,极易发生“倒春寒”危害。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寒流来临前,及时进行浇水,预防晚霜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也要及时采取浇水、追肥等补救措施,促进受冻小麦尽快恢复生长,将冻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五、控制旺长,防止倒伏。
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的麦田,应强化控旺防倒。严格控制早春施肥。搞好拔节前镇压,旺长苗要重镇压,一般镇压1次,控制效应在1周左右,因此旺长苗每隔10天左右压1次,连续镇压2—3次,土壤过湿、有露水、封冻、盐碱土等情况下不宜镇压。拔节后的小麦不能镇压。在倒5叶至倒4叶初,叶面喷施生长抑制剂,可控旺防倒伏。